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12377 举报邮箱:open@zhichepai.cn
Copyright © 2015 - 长沙智车派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.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1013215号-1 湘公网安备 43019002001641号
【智车派】在2024年的汽车市场中,比亚迪引发的降价潮已成为一个显著现象。这场价格风暴不仅是对市场的冲击,更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格局的重要转变。
比亚迪宣布两款新车型秦PLUS荣耀版和驱逐舰05荣耀版的起售价大幅下调至7.98万元,开启了新一年的价格战。 随后,五菱、长安等多家车企也宣布了一系列优惠措施,共同参与这场降价潮。这些市场策略不仅推动了新能源汽车品牌的销量和排名提升,也加剧了汽车市场的竞争。
在这一大背景下,广汽埃安也采取了降价策略。推出了售价9.98万元的埃安Y Plus星耀,并将AION V Plus顶配价格调整至20.99万元。短短五天内,埃安汽车三次降价,展现了其在市场竞争中的积极姿态。埃安的降价行为不仅是对市场的应对,也是其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中寻求更大发展空间的尝试。
这场降价潮的影响深远。它改变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价格的认知,并促使整个行业重新思考价格策略。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,每家车企都在寻求生存之道,而降价成为了他们的共同选择。但这种竞争方式是否可持续?
俗话说,“没有垃圾的产品,只有垃圾的价格。”降价确实可以提升产品竞争力,但仅靠降价并不是车企的可持续之道。在新能源车企降价之际,传统合资车企也在降价。曾经20万价位的合资燃油车,如今不少也都来到了15万价位。通过降价,合资车企依旧在去年的国内汽车市场吃下了不小的份额。
另一方面,真打起价格战,新势力车企也往往不是合资车企的对手。此前几十年的发展,为合资车企积累了雄厚的资金储备。而新势力们由于成立时间短、前期投入大,大多数仍处于亏损状态。如果继续降价,可能会加剧财务恶化,甚至被合资车企拖入价格战的深渊,最终“杀敌800,自损1000”。
因此,自主品牌新能源车企要在激烈的市场中突围,降价是一种手段,但不是唯一手段。更重要的是加强产品竞争力,通过技术升级、提升用车体验来吸引消费者,同时积极布局海外市场,加强流程管理降低成本,以立于不败之地。
要实现突围,车企需加强产品创新和技术升级,提出独特的新产品,这对车企的自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。比亚迪在自研领域是国内车企的榜样,无论是DM-i超级混动技术,还是最新的云辇、易四方等,都助推了比亚迪销量的增长。仰望U8百万元的价格,也能在3个月内取得超过4000的销量,这证明了只要产品优秀,价格并非销量的最大阻力。
车企出海是破解当前国内价格战的另一个策略。既然国内竞争激烈,那就走出国门,前往更广阔的海外市场。奇瑞在这方面非常值得学习。在2023年,奇瑞凭借937148辆成为国内“走出去”表现最好的车企,这一数字也占到了全年销量近一半,成为了奇瑞销量的主要增长源。如果国内销量遇到增长瓶颈的话,不放将目光望向更大的全球市场。
价格战突围的另一要点则是降本增效。降低成本需要厂商对造车上下游过程有强大掌控能力,这要求车企拥有自己的产业链。埃安负责人曾表示,埃安不仅要造车,还要介入相关行业的上游和下游。只有打通全产业链,控制上下游产品生产后,才能避免在关键技术上被“卡脖子”,从抗成本变为控成本。比亚迪也是拥有弗迪电池、比亚迪半导体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,才能推出7.98万元秦PLUS这样的极致产品力车型。
智驾是当前新能源车企竞争的另一个重点领域,成为一些车企突围价格战的利器。依靠智驾实现行业突围,在问界身上有明显体现。华为的ADS高阶智能驾驶系统成为不少消费者选购问界M7的主要原因。数据显示,在新问界M7车型的订购中,智驾版占比60%,城区智驾选装率高达75%,优秀的智驾体验帮助问界M7成为当前最热销的造车新势力车型之一。问界的成功还体现了生态的重要性。对于数量庞大的华为用户来说,同样采用Harmony OS智能座舱的问界对他们有着更大的吸引力。而在问界之后,拥有魅族的吉利以及即将推出首款车型的小米,也看到了完善生态链的强大潜力。
通过上述这些努力,比亚迪和埃安可以说成为了市场的佼佼者。在自研领域,埃安在2022年成立了专门的电驱和电池公司,完成三电自主产业化布局。去年12月,埃安发布了全栈自研自产的P58微晶超能电池,标志着其全面掌握了电芯研发生产能力,成为全球少数在全产业链上具备这样能力的整车企业。在智驾方面,昊铂GT高阶智驾3L版具备全面领先时代的高阶智驾,拥有L3级自动驾驶“准驾资格”。搭载“天神之眼”DiPilot 100 平台的比亚迪新款汉EV,则展现了其4000余人智驾团队的实力。
海外市场开拓方面,比亚迪和埃安也在加速扩张。比亚迪去年海外销量达24.28万辆,为提升运力购入多艘滚装船用于出口。埃安深入东南亚市场,在泰国建设的工厂即将投产。今年1月,埃安海外销量首次突破3000辆,反映出其海外市场扩张的加速。
比亚迪秦PLUS荣耀版上市首周订单量达23590辆,周末线下看车的用户也络绎不绝。埃安自五天三降后,订单数量同样迎来大涨,3月预计订单数能超过5万台。在当前激烈竞争的环境下,订单增长对车企是一针强心剂。
总体来看,2024年对国内新能源车企是关键一年。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的进一步提高,为新能源车企带来更大机会。但伴随渗透率提升的还有惨烈的价格战,竞争力不足的车企可能会被市场淘汰。要在竞争中成功突围,仅靠降价不够,还需多维度提升竞争力。比亚迪和埃安的策略或许为其他新能源车企提供了参考样本。
*版权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
+0
收藏
1013人阅读
点击加载更多
15.69-17.49万
25.19-34.49万
42.80-51.60万
26.90-76.90万
27.97-36.17万
28.88-42.58万
8.35-15.85万
34.79-41.79万
96.49-96.49万
16.89-20.39万
35.80-55.40万
33.80-42.60万
84.99-89.99万
28.98-32.98万
7.38-10.88万
7.58-7.58万
7.28-10.58万
4.99-7.39万
16.98-17.98万
10.68-11.38万
3.68-6.08万
8.00-15.19万
8.39-9.99万
20.78-23.08万
16.59-25.13万
11.38-14.88万
10.78-17.58万
10.88-15.08万
17.58-29.88万
17.58-26.98万
26.18-37.88万
17.58-23.98万
28.69-60.69万
17.98-28.98万
26.14-33.59万
评论
提交评论